好蚂蚁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官网:http://jiaowu3.scetc.edu.cn/web/web/web/index.asp

宋紫宁2025-03-03 08:08:34

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地址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官网:http://jiawu3.斯泰克.教育.cn/web/web/web/index.ASP

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1959年,前身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械制造学校”,这是国家和中国的双重关系、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气与其他重型装备企业合作建设的学校。1960~1962,为满足第二重型机械制造厂等大型国有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本科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制度,学校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械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械厂,与厂办工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命名为“第二重型机械厂勤工俭学中级技工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市机械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德阳机械制造学校”。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学校加挂“四川工程技术学校”校徽。1999年,四川机械工程大学迁入四川工程技术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四川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工程技术学校合并组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所属。四川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因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省市共建”。2006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学校为教育部指定学校、财政部将其确定为全国56所最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单位之一。

●学校介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在镜湖畔,堪称“中国人居环境典范”。千亩校园依水而建,根据情况进行园艺,这里有茂盛的绿草、枝疏叶厚的园林之美,又一座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书声……处处透露着团结和谐的人文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

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232.76英亩,校园有超过13,000名学生,近 1,400 名教职员工,其中高级84人、244名副高级官员,有“国家*”、“全国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6人、2名“国家级技术能手”、5 四川工匠、高级技师、技师156人、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数十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500余人。提供41个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创新的办学特色。

1960年,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德阳工业区时提出“先建学校,后建工厂”,先培养人才,再生产产品,实施厂校一体化”。超过60年,学校时刻牢记党的指示,扎根西部大地,严重依赖重型装备公司、风雨同舟,办学基础深厚,重装饰特色鲜明。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报效祖国,来自火力发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至C919、以第四代军机为代表的航空零部件制造,续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走出一条独特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职院校之一。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建立“制度创新、“开放办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创建“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办学新局面,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职业教育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业绩”,成立“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资、“社会共享”办学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型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教融合,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合作、29个基地、中国二类合作,共建“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业机器人、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第四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暨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孵化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情报平台德阳军民融合中心等平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教育部联合批准,牵头成立“四川装备制造产教联盟”。政产学研结合,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机械设计与制造硕士、金属材料、智能设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领先于同类院校,已逐步形成区域性试制、试制、手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应用推广的重要支点,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做出重要贡献。2017年,学校“创新装备制造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成为我省首批创新经验成果之一,教育部以通报形式向党中央汇报、国务院。2017年9月,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成果,选定*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果展,2019年9月,该案例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果展,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典范,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022年,学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案例——学生在中宣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习实训照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主办的“奋进*”主题成果展在中央综合展区展出,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唯一代表,展现了学校建校60年来“推动校企合作”的精神,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使命。

学校坚持“科学办学”、民主、现实点、“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追求卓越”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教育精神让每一个学生追求知识和学习、强化技能、全面发展,为成长和人才铺平道路。模式创新,率先打造“工厂中校”、“校内工厂”,探索“1221”制造业和产学研结合的“1331”人才培养模式,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顶尖行业专家一起、由伟大的工匠领导,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作为平台,传授新技术、新技艺、新方法、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60多年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1万余人,原全国政协常委浮出水面、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刘永好、“中华技能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历史,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己任、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先河、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持续推进“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教育为本”、“提高品质”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争当“发展示范”、管理示范、改革示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借鉴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继承与创新并行的发展思路、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宏伟蓝图!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