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上海新高考和老高考有什么区别

李月婷2025-03-09 10:33:56

上海新高考和老高考有什么区别

一、上海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区别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从 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 汉语、数学、外语、政治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运动健身、艺术、劳动技术13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过于偏颇。

2.实行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资格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课程要求为依据,通过考试成绩是高中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分级考试的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和延伸课程要求为依据。

政治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个学科设置资格等级考试。高中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个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考试。上述6个科目的资格和排名考试,全市统一主张、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分,确保考试安全有序、结果真实可信。

中国人、数学、外语三科只有及格考试,参加高考的学生,统一高考科目考试可以代替相应科目的资格考试;信息技术科目目前仅通过考试。

运动健身、艺术、劳动技术只有三科考试合格,根据本市课程标准和学生日常表现,综合评估确定资格分数。通过专项督查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安排。每个科目的考试分布在高中三年,跟着教学,应试,学得清楚,普通高中根据教学规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改革、为发展学校特色创造条件。

每个科目的资格和排名考试,高中生只能参加一次。逐步探索向不同年级开放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或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允许社会考生参加。

4.普通高中学业能力考试成绩的表示方法。资格测试分数以“通过/失败”形式呈现。分级考试成绩基于资格考试的及格分数,根据排名显示为 A、乙、C、D、E五级,分别为15%、30%、30%、20%和5%。

(二)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构建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要突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品质、所修课程和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推出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确立目标、现实、监督机制准确记录信息。

2.积极稳妥推广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2017年起,推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方面的运用。高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方法,使用必须标准化、民众。

(三)深化统一高考科目改革

1.调整统一高考科目。2017年起,本市统一高考科目是语文、数学、3门外语,不论文化和科学,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六月;外语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另一次安排在每年一月。

2.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考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高中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以选择成绩较好的一项计入高考总成绩。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应该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四)改革统一高考招生模式

1.高考成绩的构成。2017年起,高考汉语成绩、数学、学生自主选择的三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构成,作为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高考总分660分。在,中国人、数学、外语各科满分150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满分为70分。

2.普通高中学业能力考试成绩评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时,从五年级精炼到A+、A、B+、乙、B-、C+、C、C-、D+、D、E共有11级,分别为5%、10%、10%、10%、10%、10%、10%、10%、10%、10%、5%。在,A+是满分70分,E计为40分。相邻两个级别之间的分数差为3分。

3.进入高等院校的科目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选择,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从思想政治上、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生命科学六科中,按大类(或专业)独立提出考试科目范围,但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以下 1 个科目中的任何一个,满足申请要求。对于不需要选科的院校,学生申请该学校没有学科限制。

对于符合申请条件并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学院和大学可以按学科类别(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条件。

4.完善高校统一招生模式。2016年起,联合本科第一、第二批招生,并根据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和院校偏好,分校实行并行自愿申报和录取。在...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学生选择、被多所学院和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5.完善本专科、高职院校统一招生办法。仅限申请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中文、数学、3外语高考统一成绩。本专科、高职院校招生按照统一高考成绩为准。

(五)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2015年起,统一高考后实行自主招生安排。相关大学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独立评估,并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高校应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方式、评估程序和录取结果。

(六)继续深化高校春考招生改革

自2015年起,本市本科院校部分特殊专业要求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招生计划将纳入春季考试招生,设置面试(或技能测试)课程。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往届学生扩大到应届高中毕业生,以统一考试成绩为依据、普通高中学术能力测试成绩、根据面试(或技能测试)录取。

(七)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1.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相对分离、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科、高职考试招生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2017年起,在本市依法自主招生专科层次学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所申请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学院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职业适应性测试现状及入学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为深化通识与专业融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创造条件。

优化“三校生”依法参加本市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机制。2018年起,职业院校以“三校生”文化素质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入学时的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学习记录等)。

2.进一步增强大专、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吸引力。鼓励专科院校、职业院校在高考前安排特殊专业招生和专业招生计划,作为大专、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本市依法自主招生专科层次学生中,成为第一个探索多种学生选择的人、如何考取多所职业院校。

3.本科专业招生“三校生”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应用。2018年起,本市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专业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高等学校以文化素质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习记录等)及入学统一考试成绩。

(八)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显着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自2015年起,取消运动、为具有艺术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分。真正需要保留的奖励项目,正确设置奖励积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推动全市规范各项考试加分措施尽快出台,逐步把高考加分的激励功能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

二、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改革目标

2014年,我市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总体实施情况。到2020年,教育法规初步确立、顺应时代要求、上海特色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式分类考试、概述、多元化招生、学院和大学透明的招生流程。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