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号码

李朵雯2025-03-09 11:39:49

一、广州应用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竹村街道竹村大道东432号

邮政编码:511370

电话:020-8285001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传真)

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前身为创建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转让变更现名。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肇庆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在校学生20,000多人。校园建设依山傍水、布局很舒服,映照“山水校园”,文理学院理念"。

想象: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大学品牌,将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鲜明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使命:为学生的成功和教师的发展创造高附加值,为城市繁荣和区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座右铭:博学,实际的。

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发展理念:规格开发,内涵发展,集成开发,集群发展,创新发展。

发展战略:优质学校,人才强校,开直播学校,文化修养,特色学校。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完善便利的生活配套。实验(实训)室185间,212间多媒体教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67万元,满足各专业教学需求。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藏书(含电子书)百万册以上,是绿色的、生态、人文学习空间,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遗产中心。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综合训练馆旁、篮球馆、游泳池的组成,包括学生体能测试室、舞龙舞狮馆、武术馆、健身房、舞厅、健美操馆、健美操馆、瑜伽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标准攀岩场等18个附属场馆,馆外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体育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正在教学、健康、娱乐、休闲和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其他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国内大学功能最全的、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

校园宽带、无线网络、5G信号全覆盖,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公寓有空调凉爽,足够的热水,易于饮用,宽带,四人空间,单独的床,是世新学习生活的地方。

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站在新的起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三轮教育、五育并举,推进十大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步走”战略聚焦应用型大学转型升级新要求,实施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步走”战略,现在,到 2025 年,优质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具有鲜明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 2030 年,学校基本具备专业学位认可的硕士学位办学条件,建设在全省具有鲜明特色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 2035 年,学校符合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建设在中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五大特色强校工程以开放融合为根本路径,以特色强校为根本,大力推进“五个特色强校工程”:现在,“本科教育特色强化工程”、“重点学科特色引领工程”、“校地融合特色发展工程”、“大学文化特色润泽工程”、“国际合作特色学校振兴工程”。

9个应用型专业集群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与各国联系,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与珠三角引领、支柱、新兴产业链,努力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聚焦数字产业等产业的“双十产业集群”,打造九大应用型专业集群,现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金融会计、运动科技、美术设计、新闻与传播、商务外语等专业集群。

重点学科一流专业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工程、管理、艺术等七大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体育”、“民商法”获批省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法学”、“金融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高级英语》、《管理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法学”获批省重点专业、“金融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金融、产品设计,法学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近年来,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专业800余人次,在文体艺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分会”、“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孵化基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剑球实训基地”、“广东省攀岩实训基地”。有5个校级科研机构,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

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注重青年骨干教师建设,着力培养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立一个足够的、结构合理,优良品质,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助力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实施“双高”教师引进计划、“双源、双师、双能”师资建设计划、“双智”教师培训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为学术顾问和讲师,聘请大量行业精英和“双师型”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导师。现有教师83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60余人。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功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