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四川高考改革新方案

宋紫宁2025-03-20 20:59:11

四川高考改革新方案

2022年,四川公布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从2022年起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实施,2025年第一次新高考。新高考不区分文理科,采用3+1+2高考模式,其中3人是中国人、数学、3门外语考试科目,1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一项,2是从剩下的4扇门中选择2扇门,这是详细信息,以供参考。

四川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策和部署,稳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需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灵活、多样的高考招生体系,服务国家和地区人才培养战略。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遵循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育人方向,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多元化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国家选拔人才”、大学生选拔、考生选科有机统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完善招生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公平就业机会、计划披露、结果是公平的。

——坚持科学选拔人才。逐步完善多元评价方法,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增加学生的选择,扩大大学自主权。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性,推动高中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选拔机制。

——坚持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的关系,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统一高考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改革目标。2022年高考综合改革将启动,2025年总体实施,形式分类考试、概述、多次招生高考招生模式,合理且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监督管理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主要任务

(四)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考试类型。从 2022 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资格考试)和抽选考试(以下简称抽选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为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认定和普通高考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选择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依据之一。

考试科目。资格考试涵盖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言、数学、外语(含听力)、政治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共同技术、音乐、运动与健康、艺术14科。选拔考试包括思想政治考试、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 6 科。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语文等学科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资格考试科目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各科目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修考试科目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各科目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修必修内容。

考试对象。所有高中生都应参加考试;其他学校的学生和高中阶段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报名参加资格考试;已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或以上学历的考生,无需参加通过考试,直接认定为报考普通高考资格。选择参加考试的,必须符合当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已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者。

结果展示。资格测试(包括质量测试)、实验(工作)考试】科目成绩分为“通过”和“不及格”。选择测试科目,结果将以分数形式呈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办法、时间表等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五)完善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评论内容。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艺、劳动条件的全面发展,它是学生毕业和进入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评估流程。基于网络平台开展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确立目标、现实、监督机制准确记录信息。普通高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排序和选择、公告及确认、根据审核签字,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确保档案材料客观真实。

评估使用情况。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自身办学特点,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的重要参考。

(六)深化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改革。

2025年起,普通高等学校以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改革模式。不再分为文科和理科,变更为“3+1+2”模式:“3”是中文的意思、数学、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日本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全国统一考试科目;“1”是首选主题,物理系考生、独立选择2个历史科目中的1个;“2”表示重新选科,考生学习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独立选择 4 门生物科目中的 2 门。

考试安排。中国人、数学、外语、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国家统一考试科目、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科选修考试于每年6月举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当条件成熟时,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年级构成。考生文化总分由汉语确定、数学、它由3个全国统一外语考试科目成绩和3个选修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750分。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为150分,总分450分;选修考试中首选科目的分数以原始分数形式呈现、重新选择科目的结果以成绩转换点的形式呈现,所有三门科目均为 100 分,总分300分。等级换算计分办法另行制定。

考试选择要求。普通高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学生学科和专业基础的需要,从思想政治上、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是普通高中学术水平的6门选修科目之一,招生分专业(或专业),科学合理地提出考生偏好科目和专业(类别)重选科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入学方式。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物理为主、历史两类细分计划、单独的线、单独归档,大学本科、短期大学招生分两个阶段进行。除提前录取批次外,考生志愿者由“学校+专业团”组成,实施统一的平行志愿提交招生模式。

(七)深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院校相对分开,加强省级协调,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规模,充分发挥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的作用。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评价办法,服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道德和技术技能、以实践为导向、强化能力,完善分类考试内容、表格及招生 录取机制,注重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术人才。

三、安全须知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地域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总体设计、有序推进。城市(州)、县(市)、各区要落实推进地方高考综合改革主体责任,抓紧研究高考综合改革有关事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将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纳入市(州)分析、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范围。

(九)明确职责分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高考综合改革监管体制。院校设置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准备和协调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审批工作,配备与改革任务相适应的招聘考试机构人员。宣传、网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发布信息、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调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项目收费标准。财政部门要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投资增长机制,全面落实生均公共经费财政分配制度,落实改革资金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推动公立高中学校和招聘机构实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位置设定、职称评审等方面政策。

(十)强化条件保障。各地要立足改革需要,了解基础知识,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组织等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长处和短处,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配套措施,为改革提供良好条件。

(十一)加强宣传引导。要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解读,积极宣传各地各类学校改革成果,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树立和倡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和教育绩效的看法,消除唯一录取率、仅学历等误解。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选择的能力,加强考生考试、对教师及相关人员进行诚信教育,完善考试和招生诚信档案,积极创建诚信考试、营造公平选才的良好氛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