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华中科技大学是副部级大学吗?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吗?

胡珏宁2025-04-02 16:57:12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层次和办学层次,这一直是湖北省内外广大高中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回答“华中科技大学是副部级大学吗?”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吗?”以及其他问题,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

一、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吗?

华中科技大学隶属教育部,它是教育部直属大学。

还,华中科技大学还被教育部评为双一流A类高校,985,211 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排名非常靠前。

二、华中科技大学是副部级大学吗?

副部级大学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职称评选,均为副部级。

下图为我国31所副部级大学的具体名单,华中科技大学在此名单中。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副部级大学。

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职级介绍

1、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媛媛。

李媛媛,男性,汉族,1958年10月出生,广东省梅县人,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0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73年10月,他下山下乡劳动。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博士学位(在职学习)。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在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教研室任教。1987年6月起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12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12月任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学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研究所从事协作科学研究。1998年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型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4年10月任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任;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学校党委常委;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2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学校党委常委(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第二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2011年9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2017年4月起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任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2018年11月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广州百名教育新秀(1991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广东省第三届鼎英科学技术奖(1993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1994年),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光华科学技术基金三等奖(1995),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党员(1996年),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广东省大学“千百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2001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工程”先进个人(2002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等。2005年,他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被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聘为名誉教授,2015年被韩国汉阳大学聘为名誉教授,2015年被俄罗斯军事科学院任命为名誉院士,2017年荣获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负责人带领的课题团队被评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广东省高校第一批“千百工程”先进团队、广东省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

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教学、科学研究,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型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主要成就和贡献体现在:(1) 发展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与技术,发明5种新型高性能铁基粉末温压材料,攻克了行业常见技术难题;(二)电力的发展、磁的、热的、多重力场作用下粉末快速成型固结理论,开发粉末冶金新技术,短流程制备特种材料,实现料件一体化;(3)开发高强韧耐磨铝青铜合金及其制备和成形技术,制造业中的重要应用,取得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4)开发高强度耐热耐磨白铜合金及其制备和成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该类材料的空白;(5)发展高强度挤压铸造铝合金及大型复杂零件挤压铸造成形技术,开发高强韧变形铝合金及其重要零部件。还,成立国家金属材料近终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成立国家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基地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优秀青年)、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或课题)12项,主持和参与其他项目4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者),部门、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其中第一人完成3项)、二等奖3名(其中第一名2名)、三等奖3名(其中第一名2名)、广东省“火炬”奖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03项、3项软件著作权,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发表SCI收录科研学术论文186篇、EI收录283篇文章,其他各种引用 2664 次;出版专着2部、主编著作1部、1本教科书,参与编辑书籍3部。教学36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6名、博士生29名、博士后8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2名(均为第一名)。

现任中国材料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2、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正。

尤正,男性,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学习,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7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并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1990年11月至1992年12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力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12月晋升副教授,留在清华大学工作,1994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精密仪器与机械系副主任、导演,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学科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2014年11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2015年8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总理。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2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教育部授予的“中国有突出贡献博士生”称号。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曾任英国萨里大学航天中心高级客座教授。2005年被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学术方向为智能微系统及其空间应用。在我国率先开展微纳航天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作为设计总负责人、建造、“TH-1”发射及在轨运行、“NS-1”、“NS-2”等微纳卫星,其中,NS-1卫星是当时世界上在轨飞行的最小的“轮控三轴稳定卫星”,为我国空间微系统和微小卫星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开发微型MEMS储能装置和能源微系统、MEMS太阳能传感器、微纳星敏感器、MEMS开关/继电器、MEMS扫描镜、检测微系统等一系列国际先进器件和微系统,并且很多产品已经应用于航空领域、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不与国家重复的科技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出版专着2部,翻译作品2部。

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学科评估组召集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在下面输入您的分数,您可以查看全国各地大学的成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