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官网:https://jw.abtu.edu.cn/

胡珏宁2025-04-11 11:24:58

一、阿坝师范学院学制地址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官网:https://jw.阿布图.教育.cn/

二、阿坝师范学院简介

阿坝师范学院创建于1978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在地是红军“登雪山”,大无畏长征精神的主要发祥地。学校原址在汶川县涠洲镇,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迁往成都郫县古城、团结两镇彭州“一校三区”异地复课,2011年搬迁至汶川县水磨镇,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目前有9,831名全日制学生,其中,本科生8572人。在艰难的学年里,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逐渐孕育出“无尽的生命”、永不停止奋斗的阿实精神。

【办学理念】学校高举****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雄厚的专业实力锚定“教师教育学科、国民教育的鲜明特色、服务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突出、以建设地区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两个评价、“两个转变”发展战略,实施“1+7”精品本科建设工程,把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的摇篮、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团结进步阵线。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69.280,000,建筑面积24.720,000,教学行政室区14.620,00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31亿元。现有基础实验室59个、87个专业实验室、86个培训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图书馆收藏了纸质书籍136.01万册,4个专库,6个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 43.270,000 册。校园网出口总带宽3.4Gbps,覆盖10925个校园信息点。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43人,在,494名专任教师,师生比例为19.53:1个。专任教师,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112人,高级职称占30人.97%;博士18人,硕士40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63%;174名“双师双能”教师,占35.2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两名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阿坝“英才计划”3名精英人才。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2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初步建设、两个屁股、“三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14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省级思政示范专业2个;2个省级“优秀教师”计划;省级一流课程、13门示范课程和特色课程;29项省部级教改项目。文科改革成果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并在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作会议交流。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学校与基础教育学校联合申报的“六爱三径”:《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校本实施方略》《学科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自主申报的《转型视角下汉语言文学专业“4-3-7-3”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 学校建立教学法、数学2个重点科目,民族学、2艺术特色学科。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1所,1个国家级专家工作站。自升级以来,教师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4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48项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一等奖之一;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7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95篇,SCI/EI/CPCI收录155篇;325项专利授权,其中,8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项成果入选全国社科成果报告,向中央政治局报告。

【文化传承】学校遵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指示,专注于藏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国家级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为动力,培养学生理解民族知识、了解民族文化艺术技能、以民族情怀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与校园文化活动。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团队组建,开设《藏羌排舞》、《藏族历史文化艺术》、《藏羌文化与文献翻译》等22门民族文化课程。出版《嘉绒语研究》、《羌石壁典籍》、《羌石碑文集》等18部著作,发展23项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藏羌国装比赛、闽江魂艺术节等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四川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

【社会服务】学校投资基金301.8万元支教凉山助力脱贫攻坚,投资基金 718.9万元开展校地配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学校荣获四川省扶贫奖励集体。承接地方横向项目33个,签约资金628万元。2017年与阿坝州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孵化企业92家;近三年,公司平均每年提供418个工作岗位,总成交额近1.2亿元,贡献税收 217.28万元。投资 292.21万元,与汶川县共建“汶川南校区教育联盟”,引领汶川基础教育发展。自2017年,与汶川县政府合作开展“熊猫指数”研究,发布县城居民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用于政府医疗保健、为疾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办学效果】学校坚持“立足基础”,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8 年 9 月,我校师生入选俄罗斯参加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受制于、普京总统亲切接见。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886项,其中国家级58项;428名研究生录取,本科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超过7%。2022年毕业生落实率达到90%.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Max的调查数据,我校2021届毕业生综合能力达93%,更好的教育。

【社会影响】办学40余年,我校培养的学生熟悉民族政策,扎实的专业基础,可靠的、停留、干得好,广受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欢迎。我校90余名校友在阿坝州13个县担任县级领导干部,约 10%;阿坝州教育行业从业人员2500人,约20%。特别是升级后,学校应用型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学校是全国首批72所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之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亿元工程)首批试点学校、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学校被党中央取缔、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老师们爱岗敬业、学生崇德尚善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对标对标”工作经验在全省高校交流。2022年软科中国高校排名489,比 2021 年上升 49 个名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