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2022年安徽大学最新全国排名 安徽省排名第3位

杨馥欣2022-01-29 10:49:29

2022年安徽大学全国排名第105位,在安徽省排名第3位;2021年安徽大学全国排名第103位,在安徽省排名第3位;2020年安徽大学全国排名第98位,在安徽省排名第3位。

2022年安徽大学最新全国排名 安徽省排名第3位

2022年安徽大学全国排名及省市排名

全国排名所在地排名
1053

安徽大学历年全国排名及省市排名

年份全国排名所在地排名
20211033
2020983
2019913
2018983
20171043
20161113
20151043
20141003
20131013
20121003

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由此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由是赓续江襟淮带崇教文化之菁华;学校1956年迁建合肥,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学校也将这天定为校庆日;办学近百年来,安徽大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不断奋力前行,始终追求卓越,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8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75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一流专业,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2位);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本科生22693人,博硕士研究生9389人,折合在校生数38962;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19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列全国高校29名。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2020年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有1841人,其中博硕士1673人占比90.87%,高级职称教师976人占比53.01%,海外经历占比31.3%;队伍发展态势向好,2020年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23名,包括8名“长江”“杰青”“青年拔尖”等国家级人才,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数量和增幅全省第一;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项,资助率为2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校院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共建200余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和全国高校前列;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7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对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共建由杨振宁院士任名誉院长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习近平主席访智期间曾亲切接见学校派驻的中方院长及教师代表;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国际交流水平在省内高校领先、在全国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谋划好2028建校100周年和2035远景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