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蚂蚁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及介绍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李朵雯2022-01-20 13:3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数字经济、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其中国家特色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软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及介绍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经济学类(本)数字经济 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本)法学
社会学类(本)社会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日语 俄语 英语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本)化学 应用化学
地球物理学类(本)空间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类(本)生物信息学 生物技术
统计学类(本)统计学
力学类(本)工程力学
机械类(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仪器类(本)智能感知工程 精密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本)焊接技术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智能材料与结构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物理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能源动力类(本)储能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类(本)智能测控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 电子封装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人工智能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类(本)智能装备与系统 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类(本)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物联网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土木类(本)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水系统工程 智能建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测绘类(本)遥感科学与技术
化工与制药类(本)化学工程与工艺
交通运输类(本)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交通工程
航空航天类(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兵器类(本)信息对抗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核工程类(本)核工程与核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建筑类(本)建筑学 智慧建筑与建造 风景园林 城乡规划
生物工程类(本)生物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计算金融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类(本)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工业工程类(本)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类(本)电子商务
设计学类(本)环境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排名专业名称
1核工程与核技术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工科试验班
4工程力学
5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6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7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8理论与应用力学
9遥感科学与技术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介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咨询电话:0451-86413459)

专业剖析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以航天器、导弹、运载火箭为研究对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防事业,为国家航天、航空和兵器等领域培养具备多维知识体系、复杂工程实践能力、前沿科技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的总体设计人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航天、国防事业,本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薪资待遇丰厚,工作前景良好,发展空间较大。无论你想报效国防事业还是投身科研工作,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都将是不错的选择。

专业特色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所依托的学科曾获批国内首个空间飞行器设计博士点,是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四。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黑龙江和工信部重点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一支以院士为领军人物,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著名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团队建设平台,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需求;专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教学仪器和设备,建立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微小型航天器设计、研制、集成、测试与试验环境,具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实践平台。专业教师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快舟一号”、“快舟二号”、“吉林一号”等小卫星,2018年,专业研制的“龙江二号” 微小型月球探测器成功实施了月球探测任务,为全球首个高校独立研发的环月飞行探测器。

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力求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牢记使命、追求卓越,拥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多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能够解决国防、航空和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胜任跨学科、跨行业沟通协作,能够引领飞行器设计领域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

专业的培养特色为:以航天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工作,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使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高素质航天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优越的教学保障条件。突出航天及国防特色,拓宽科研领域,跟踪学科前沿,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通过科研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科专业整体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1] 依托科研优势,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从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均开设创新训练课程,有20余门创新训练课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团队意识和科研素质。本学科95%以上的毕业设计课题都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实际课题,使学生能紧密结合科研工作,长见识、练才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认识、有所思索,造就了哈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

[2] 立足航天与国防,形成鲜明的航天、国防特色

本专业从创办之始,就立足航天与国防,形成鲜明的航天国防特色,学生培养一直定位于为国防及航空航天等科研生产单位输送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专业拥有一支以曹喜滨院士为领军人物,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著名学者为学术带头人,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体系,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90%以上。本专业还聘任多名境外及校外兼职博导,他们均是海外和国内的著名专家,特别是我国著名火箭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研究员被聘为本专业双跨院士,大大提升了本专业影响力和师资队伍水平。

作为学科学术带头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均投身教学第一线,承担着课程教学、实验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和积极作用。

本学科制定了后续五年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确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总方针,即稳定现有师资队伍,不断补充高素质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高水平教学团队,专业的知名教师包括:

曹喜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工大副校长。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和总装备部授予863计划十五周年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担任国家863领域专家组成员,总装备部卫星专业技术组成员;多颗卫星型号总师,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以曹喜滨教授为带头人的微小型航天器系统技术研究团队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崔乃刚教授,担任教育部航空航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航空学报》、《宇航学报》、《弹道学报》等期刊编委,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某重点武器型号副总师,国防基础科研先进设计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军科委防空反导专业组专家,还被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他本人承担了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崔乃刚教授为带头人的航天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被批准为哈工大优秀教学团队。曾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各一项。

课程体系

学生前两年主要侧重于通识教育,打牢数理、力学、电学和控制等专业基础;后两年凸显个性发展,通过分方向培养、模块化课程设置、自主化选课以及强化实践环节等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依托紫丁香创新工场等教学实践平台综合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工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学生已多次在国家级和世界级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紫丁香”二号小卫星已于2015年成功发射。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B、材料力学A、自动控制原理B、电工技术B、电子技术B、机械设计基础A等。

专业核心课程:航天技术概论、飞行器结构力学、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导弹飞行力学、远程火箭弹道学及制导方法、导弹及运载火箭总体设计、航天器总体设计等。

特色课程

由外籍教授兼职开设全英文课程“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设计”1门,为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的水平奠定基础;邀请航天专家开设的讲座课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造就行业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科研实践

本专业科研实力雄厚,专业教师重视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研究方向与国家导弹及航天领域发展规划密切吻合,承担了一大批与国家航空航天及兵器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装备预先研究计划、国防预研项目、民用航天项目、各军兵种预研项目,参与了载人航天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与航天航空及兵器等科研生产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协作关系,承担了大量的横向科研课题,涵盖了航天领域从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到型号研制不同层面的前沿问题,全面提升了本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本专业教师负责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由高等学校自主研制并承担国家任务的的小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航天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国际上第一颗实现在轨飞行的三线阵立体测绘卫星,于2004年发射成功。该项目入选2004年度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本学科研制的第二颗新技术试验卫星也于2009年发射,2012年圆满完成在轨任务,目前仍超期在轨执行任务。该项成果入选了2012年度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本专业教师研制的“XX一号”、“XX二号”飞行器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射,圆满完成在轨任务。该飞行器为新概念飞行器,引起了国内外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完全由本专业学生自主设计和研发的“紫丁香二号”小卫星于2015年发射成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由本专业教师任总师的“吉林1号”卫星也于2015年成功发射,具备了商用卫星的研发能力。2018年,专业教师研制的“龙江二号” 微小型月球探测器成功实施了月球探测任务,为全球首个高校独立研发的环月飞行探测器。成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84篇、被EI检索325篇。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专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教学仪器和设备,建立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微小型航天器设计、研制、集成、测试与试验环境,具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实践平台。专业与加拿大约克大学成立了航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聘请加拿大约克大学陕晋军教授为合约教授,聘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深空探测领域首席科学家法库教授担任本专业首席国际学术带头人。建有设施一流、展品丰富、国内高校展品中规模最大的航天馆。

国际交流

本专业与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高校联系紧密,每年招收部分5年制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可获俄罗斯高校工学学位及哈工大工学和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还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以色列等国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着稳定的科研、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生可在本、硕、博期间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项目交流和课程学习及一年以上联合培养等,优秀学生可获学校及国家经费资助。

毕业去向

专业近5年平均就业率95%左右,每年一般有65%以上的学生保送和考取了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还获得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我校

境外深造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

就业单位:国内著名的航天、航空及兵器等科研生产单位

知名校友:

上世纪60年代毕业生中培养出了一批以载人运载火箭总师刘竹生院士为代表的知名校友,十多人担任国家重点型号总师和总指挥,多人担任航天科研单位重要领导职务。上世纪90年代后培养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已经成为航天航空科研生产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国防及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十多人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或任型号总师、副总师等。

软件工程

专业剖析

软件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性、高带动性等特点,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维持和增强所有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国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将学习计算机与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软件编程技术,如何利用工程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设计、实现以及维护软件,如何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以最高效、合理与节约的方式来开发复杂软件系统,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及产业界需求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

专业优势

哈工大2000年成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1年软件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获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第7;2017 年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双一流学科(群)建设行列;2017年11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4个联合实验室,与数十家知名IT企业建立了工业实习基地,与10余个国外大学建有联合培养项目;有多个工业化特色的学生俱乐部,举办了十余届企业合作高峰会,创建了企业家论坛系列活动;实施卓越工程师和工程领军人才计划,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十项。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充足,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哈工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热情欢迎你的加入,学院雄厚的国际化和工业化师资诚挚希望成为你成长途中的引领者和陪伴者,点燃你对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研究的浓厚兴趣,为你未来的IT职业生涯铺垫全新之路。

人才培养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软件技术前沿,充分利用哈工大的综合资源,依托计算机学科的综合优势,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建立了建立一套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适应国内外企业需求的工业化软件人才教育体系,引进了国外工业化先进办学理念、教育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人才,大批在校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批毕业生在知名企业任技术领导或自主创业。

本专业主干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软件构造、软件架构与中间件、软件过程与工具、算法设计与分析、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面向服务的软件系统、服务工程与应用等。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国内著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了企业实训和工业实践,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本专业实行工业化、国际化特色培养模式,大三和大四的学费为1.5万元/年。

毕业生去向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了50%,其他学生就业在IT行业的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及软件公司等。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8%,其中2018年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

国内就业单位

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浪潮、中国联通、国家电网等优秀国企,以及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

境外深造院校

卡内基梅隆、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

一句话介绍专业

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创造未来!

焊接技术与工程

专业剖析
从物理本质上解释,焊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它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促使原子和分子之间产生结合和扩散的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高能束等技术手段在焊接工艺里的运用,焊接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核工业、电子电器、高铁及汽车制造领域中,先进的焊接与连接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立足于先进材料焊接、连接与成形加工制造的国际学术前沿,根据国家先进制造领域发展规划及重大工程需求,以服务国家建设、支撑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先进焊接与连接技术水平为核心,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贯彻“材料-理论-工艺-装备一体化”理念,在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连接、复杂结构成形与可靠性、高效智能焊接、微纳连接与加工等方向系统地开展前瞻性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并发挥了国际引领作用。



专业特色
哈工大焊接专业成立于1952年,由前苏联专家协助建立,是我国高校设立的第一个焊接本科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专业、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排名始终名列全国第一,为国内高校和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着中国焊接界的“黄埔军校”之美誉。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培养拔尖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科研能力强,完成了以“宇航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器KM6”工程、“嫦娥”卫星、“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焊接、第三代核电关键组件制造、“C919大飞机”机身激光焊接、高铁列车焊接质量评估等一大批国防科技工业重点课题、973和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了以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

培养目标
焊接技术与工程系人才的专业优势是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并重。焊接技术与工程系培养工程型、管理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的高端复合人才。大学前两年主要重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是专业基础;之后专业课程凸显个性发展,国际焊接工程师、领军人才计划、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方位人才,为进入硕士、博士阶段深造奠定坚实基础。从入学到毕业贯穿着企业实习、课程设计、国际课堂、联合培养及出国深造等多个实践环节,综合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师资力量
专业拥有我国焊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现有专业教师74人,其中教授43人,青年教师博士化率100%,90%以上的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

课程体系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注重多学科交叉性质,开设先进焊接方法、焊接冶金、焊接结构学、微电子制造、电子封装与可靠性等核心课程,部分专业课程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

特色课程
由知名企业技术总监开设的企业家课程,讲授技术创新与实践课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造就行业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科研实践
本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一流,拥有数字化焊接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大型加工设备和计算机工作站等先进设备100余套,依托专业还建有本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建有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和“IWE-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同时,学生还可以依托微纳系统与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等平台条件,开展日常学习和科研活动。在这些国内一流的硬件条件支持下,在本领域国内顶尖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在焊接电弧物理、钎焊与扩散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搅拌摩擦焊、机器人智能焊接、纳米材料与器件、3D打印制造、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焊接结构可靠性与模拟仿真和无损检测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实践。近年来,以挑战杯特等奖、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型学生典型不断涌现。

国际交流
焊接系与国内外许多学术、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体系,已与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美国肯塔基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7个国外知名焊接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聘请本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任实验室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并与国外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向海内外学者资助与本领域相关的开放课题研究。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为毕业生获得有国际权威专业学会授予世界公认的国际专业工程师证书提供条件。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中有60%以上读研或出国深造,前往的名校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就业的学生深受社会青睐,就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信息、能源等制造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就业单位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大众、华为、中兴、新加坡联华电子等等。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我校等。

境外深造院校: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

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大众、华为、中兴、新加坡联华电子等。

权威推荐:
清华大学潘际銮院士在哈工大焊接专业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哈工大焊接是我国焊接的发源地、中国焊接界的黄埔军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